公益热点
捐赠故事 | 以父之名行善举 捐资助学传家风
父爱有迹,岁月无痕
深沉如风,温煦如阳
“你的初心,由我传递”
父爱无言,大爱无疆
台湾朱振海、张薇玲夫妇自2017年起,先后向郑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850余万元,以父亲朱鸿章先生的名义设立“朱鸿章助学金”“朱鸿章国际交流励学金”等项目,并捐建“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
朱鸿章先生简介
朱鸿章先生,祖籍河南省南阳县,十七岁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于1949年定居台湾。
朱先生生平喜爱棋艺与读书,性情开朗、乐于助人。惜于1987年离世,未能赶上1989年两岸开放探亲。
全家福摄于美国旅游自左至右-朱鸿章夫人、小女儿朱静贞、朱鸿章先生、大女儿朱静娴、儿子朱振海
捐资助学传家风——朱鸿章助学金
2017年,朱振海夫妇慕名来到郑大,表达了想要捐资助学的心愿。他说,“父亲少小离家,深切思念家乡,日日思念亲人,奈何天违人愿,难以返乡酬情。自己从小生长于台湾,深受父亲的影响,对家乡河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以父亲的名义捐资设立助学金,意在鼓励贫寒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成才,促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行善如尽孝,朱先生用实际行动完成了父亲的美好夙愿,将大爱情怀传承于心,转化于行。助学金如春风化雨关爱莘莘学子,助贫寒门子弟享受教育人生。
在第一笔捐赠100万元执行两年后,朱先生夫妇于2019年再次捐赠100万元注入助学金,目前已有249名学生受到资助。
第一届朱鸿章助学金座谈会:
合影留念
关绍康副校长致辞
朱振海先生讲话
张薇玲女士讲话
第二届朱鸿章助学金座谈会:
合影留念
纪委书记许东升致辞
朱振海先生讲话
张薇玲女士讲话
存根递善助健体——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
首次到访,朱先生夫妇带来一批健身器材,希望帮助在校学生强身健体、重塑自我。学校决定在本源体育场设立“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让朱老先生的名字在家乡的大学校园里深深扎根,让这个关于寻根与筑梦的故事在一届届郑大学子心中留存 。
2018年3月30日,朱振海夫妇应邀来校举行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揭牌仪式,随行到来的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张平宜女士。她曾获评央视“2011感动中国人物”,她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朱先生夫妇捐赠的健身器材便是购于张女士为川滇麻风村孩子创立的“希望创翼设计工坊”。朱先生夫妇的善意善行散落四方,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无数孩子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良好的体魄是对学业卓越追求的基础。在朱先生夫妇的帮助下,望每一位学生都不忘初心、坚持锻炼、向阳而生。
在体能训练中心落成后,朱先生夫妇又捐赠一批健身器材,丰富器材种类。同时,为支持学校专业运动员训练,两次捐赠资金达100万元,用于购买专业训练器材。
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揭牌仪式
刘炯天校长致辞
朱振海先生讲话
张平宜女士参观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器材
筑梦远航赤子心——朱鸿章国际交流励学金
2018年,朱先生夫妇了解到学校施行“双千计划”,鼓励学生出国交流,他们又想到了贫寒学生,决定捐资设立“朱鸿章国际交流励学金”,用于支持家庭贫困学生出国交流。“家庭的贫困即是未来成功的起跳点,尔后朝向正面思维的专注和认真学习正是你要强化的重点,在人生旅途上,你绝不会是孤单无助的,你的家人、朋友、老师、学校及那些默默的捐助者都是你的支援。”
看见一座山,便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朱先生为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带来了这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越过山丘、隔江踏海,跨越千里之外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归来留下无限种可能。
2018年、2020年,朱先生夫妇共捐赠300余万元至“朱鸿章国际交流励学金”项目。
朱振海、张薇玲夫妇在校园留影
华夏之子共一心——共抗时疫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一夜之间疫情汹涌,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朱先生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要捐资百万支援武汉抗击疫情。
“我们是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感同身受,心系同胞亲友们的抗疫奋战,仅供以绵薄之力加入全球爱与慈悲的力量汇聚,期盼为武汉的抗疫英雄、身陷疫情和被困城中的人们鼓舞支援!”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年不分老幼,朱先生用自己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抗疫赞歌。
朱振海、张薇玲夫妇在朱鸿章体能训练中心合影
仁者爱人济世情——肿瘤防治科研基金
2021年5月,国内局部疫情爆发,抗疫形势依然严峻。朱先生夫妇仍时刻关注学校动态,发来真切的关心与问候。在交流中,朱先生提到家乡亲人正在经受肿瘤治疗的痛苦,这让他深感生命之不易与美好,他决定继续捐赠设立“肿瘤防治科研基金”,项目不再以父亲的名字冠名,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支持医学研究的行列中。
朱先生夫妇的高尚之举让我们深受感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朱先生夫妇将这种恻隐之心发扬于社会生活的更高层面,忧他人之忧,乐善好施、仁爱胸怀。
朱鸿章先生参加儿子朱振海大学毕业典礼后摄于台北国父纪念馆前
有朋自远方来,琴瑟钟鼓,皆来相迎。有义跨海峡显,知己比邻,喜在郑大。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血脉里的亲近使得朱先生夫妇与郑大人一见如故,自此,远隔万水千山的情谊,有了归处。
您秉承父亲的遗愿,回望故土,华夏平原,助其辉煌。您深知教育责任之重,悠悠目光,关怀备至,让郑大学子感受到慈父般的温暖。我们深知身负重担,漫漫未来路,定当砥砺前行,不负重托,不忘厚意!
您是海中塔,指引我回家
您是万重山,撑起一片天
虽在面前默默无言,
但在背后驻足良久
愿您平安喜乐,不止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