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热点
捐赠故事丨心念党恩,耄耋之年捐资助学——记“水彩画诗人”赵鸿甫
捐赠人介绍:
赵鸿甫,1935年出生,河南省南阳人,早年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后任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长期担任郑州市水彩画研究会会长,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跨年度水彩画个展,出版画集七册。在家乡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南阳理工大学分别设立有“赵鸿甫艺术奖学金”。
幼年饱受战乱之苦,从田间放羊的小儿成长为高校名师,在水彩画界觅得一方天地。他,是赵鸿甫,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退休教授,一位有着“风景的诗人”之称的水彩画家。作为教育的受益者,赵鸿甫老师在耄耋之年捐资助学,反哺教育,先后在多所高校设立奖学金,只为感念国家与党的培养,激励后生刻苦奋进。
1982年起,赵鸿甫老师在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原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系)任教。1996年退休之后,赵老师始终心系教育事业,于2021年捐出个人积蓄25万元成立奖学金,助力建筑学院学生成才发展。提到捐赠项目,他激动地谈道:“设立这个奖学金,全家人都支持我。”郑州大学是赵老师教师生涯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退休之后,他一直希望通过设立奖学金的方式来回报学校,助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谈及青年时期,赵老师神采奕奕地分享起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他说,幼年时期自己靠放羊来贴补家用,直到十三岁时才随叔叔前往离家15公里外的学校念书。当时,他所在的中学每月发给30斤小米,为学生解决吃饭问题,以此让他们安心念书。读书期间,是学校老师发现了他在画板报上的绘画天赋,毕业后推荐他到艺术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幼年时期老师的殷殷关切在他心里埋下了教育的种子,也让他后来坚定职业理想,成为“全国优秀教师”。谈到这里,赵老师忍不住哽咽,他说:“是共产党教育培养了我,我对党感激不尽,党恩终生难忘。”
毕业后,赵鸿甫老师来到伏牛山深处的一所小学任教。在那里,他亲眼见证了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不易。他强调“没有吃过苦,就不会知道现在的生活到底有多幸福。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领导我们实现的,要懂得感恩。”回忆起幼年时期的抗战生涯,想到现在的安然平和,赵鸿甫老师感慨万千,一再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直言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党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一个新社会。他说,“一想到习主席说的那些话,我就十分感动。我们的目标不是只单单中国人民富起来,是世界人民富起来!共产党从不说空话!”
执教期间,赵鸿甫老师对学生视如己出,关心关爱学子的成才成长。他时常勉励学子终身学习,强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如今,80多岁高龄的赵老师仍每天坚持锻炼,揣着速写本,闲时就画上两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学生,要始终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热情向上的生活态度。89岁高龄的赵老师还饱含生活的激情,登顶华山,他将视觉所见的震撼借助水彩浮于一方画纸,感悟自然的另一种美。
学生说,赵老师教书心怀大爱,从不因为资质不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是色彩敏感度,或是空间感,针对学生特长加以引导,最终帮助学生找到兴趣所在。教书期间,赵老师经常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总是慷慨解囊,多年过去了自己的生活还是一如从前简单朴素,仍住在老校区的家属院,保持着原本的样子。赵鸿甫老师笑称,精神生活富足,便不在意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孩子们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过去党尽心尽力地培养自己,现在自己有爱心,有条件,应该做这件事。”这是赵鸿甫老师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也是其最朴实的爱党爱才之心。
(刘一凡 供稿 图片由赵鸿甫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