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沈琼医学教育基金项目

2024/04/24 11:01 5399次浏览

以先生之名设立“郑州大学沈琼医学教育基金项目”,一方面为延续并拓展“沈琼医学研究奖励基金”意义,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医学科学研究精神;另一方面意在为郑州大学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所募资金主要用于:1.完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更新现有老旧教学设施,补充现代化教学设备,以满足新时代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2.提高原创型基础研究产出,为医学基础创新研究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支撑;3.设计基础医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通过教育教学竞赛、支持培训提升等形式,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我校医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项目捐赠方式:

郑州大学沈琼医学教育基金项目——中银公益平台

项目筹款时间:

2024年4月16日-2025年6月1日

项目简介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84年河南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7月与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2017年9月,郑州大学入选首轮国家“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临床医学成为一流建设学科。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承担了学校医学生的所有基础医学教育,是河南省首家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是国务院恢复学位制后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在最近一轮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学科实现提档升级,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微信图片_20240329114725.jpg

基础医学院创办医学教育近百年来,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食管癌病因学奠基人刘桂亭教授、人体解剖学家杜百廉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学院培养了以“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胡佩兰主任,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张效房教授,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等为代表的5万余名优秀医学人才,他们遍布海内外,是郑州大学各地方校友组织的主力军。他们从事医学相关事业,是保障人民健康、助力国家富强的精英翘楚和社会栋梁,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329114735(1)(1).png

沈琼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病理学家、我国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先驱,是郑州大学病理学的奠基者。他于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后在武汉同济医学院任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支援河南的医药卫生及教育事业,沈琼教授由卫生部调至原河南医学院工作。沈琼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从事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研究,研制出食管细胞采取器,并创立了食管诊断细胞学,解决了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研究中的重大难题,在食管细胞学、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食管癌癌前病变阻断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同道的推崇和赞誉。在其带领与推动下,河南医学院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病理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是***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

 微信图片_20240329114731.jpg

沈琼教授热爱祖国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始终秉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一直坚守杏坛,耕耘不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他长达四十余年坚持深入食管癌高发区调查研究的精神,为学界所敬佩,为世人所敬仰。2005年,沈琼教授逝世后,其亲属遵照他的遗愿,用沈老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5万元设立了“沈琼医学研究奖励基金”,同时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匹配15万元,共计30万元作为发起基金,主要用于对杰出青年医学研究工作者的奖励,鼓励广大青年医学工作者献身医学事业,促进河南省医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多年来,“沈琼医学研究奖励基金”奖励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支持了郑州大学医学研究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329114739.jpg 


希望得到广大校友、关心医学事业发展、致力于支持肿瘤等重大疾病诊疗突破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40424113619.png